华人社会基督教与社会行动研讨会

2019224-26
普度大学
 
华人社会基督教与社会行动研讨会于2019224日至26日在普度大学举行,30余位学者和民运人士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着重讨论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社会中的基督宗教与社会行动之间的联系。。
 
会议的第一天以张伯笠牧师主持的基督教敬拜仪式开始。张伯笠牧师是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中颇具影响力的学生代表,后来皈信基督教,在美国成为一名牧师。研讨会期间,张伯笠牧师与周锋锁、王志勇牧师、傅希秋博士、王岛牧师、赵常青、陈天石等参与1989年游行的学生积极分子一起分享了他们在社会行动中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们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包括余杰、洪予健牧师、郑乐国及赵莉在内的其他皈信基督教的社会行动者也分享了他们的社会行动经验。
 
会议在每日上午均设置一个主题演讲。第一天,杨凤岗教授介绍了关于基督教的兴起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因的最新研究成果。杨教授追踪了过去40年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各种统计资料,从而得出结论:各种数据的趋势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将超过美国。罗秉祥教授于翌日发表了题为相对公正、相对主义与香港教会对社会行动的回应的主题演讲。罗教授在讲座中将香港教会相对缺乏社会政治行动的情况,与一九七四年《洛桑信约》的呼吁进行了对照分析。在会议最后一天,傅希秋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分享了关于倪柝声三分人性的观点及其对基督教人生观影响的话题。在这次演讲中,傅牧师讨论了倪柝声的身体、灵魂和精神神学对当今中国家庭教会基督徒的一些影响。
 
会议设置九个分论坛,围绕着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介绍基督教对社会行动主义的影响这一主题而展开,基督教对清末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行动的影响与对当今基督徒社会运动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似的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长老会和基督徒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基督徒参与台湾2014年太阳花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此次研讨会也涉及到了香港基督徒在历史上参与社会行动的个案研究。这些历史中的个案均为理解基督徒在2014年香港的雨伞革命(占领中环)所起到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信息。